close

20171028在北京舉辦的“未來論壇”活動現場,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,公開分享了他對無人駕駛技術的認知、預測。

 

李開復認為,AI本身是由資料驅動的,科學家很重要,海量資料更重要,所以一定要有資料。

 

人工智慧的來臨會有四波浪潮

第一波是經過互聯網產生大量資料,讓網站、APP變得更聰明;

第二波是把多年留存的資料啟動,產生商業價值;

第三波是把實體世界裡很多過去非數位化的現象數位化上傳,做人工智慧以及全自動智慧化。

 

最後一個就是無人駕駛技術,未來人工智慧和智慧交通的發生不可阻擋。

 

人是智慧交通最大的阻礙,其實交通事故大部分是人犯了錯誤,無人駕駛不但增加了安全度,還讓整個交通更有預測性,所以自動駕駛是未來十五、二十年,人類最大的一個催化器。現在資本也好、汽車公司也好,已經接受了這一天必然來臨。

 

一個很大的阻礙就是人的固化思想,比如當汽車剛開始的時候,有一個法律就是如果汽車上路,必須有一個人在汽車前面走路,拿著紅旗,免得騎馬的人被嚇到。

 

人是不可被信任的,任何足夠偉大的技術都會像魔術一樣,人們看不到魔術的瑕疵,終於有一天,人不會被歡迎再繼續開車。

 

無人駕駛在北京的道路沒有人開的好,但現在高速公路已經開得比人好了。

 

美國就出現用無人駕駛的技術,從一個大城市到另外一個大城市運了一車的啤酒。貨車其實是非常好的無人駕駛應用,因為裡面沒有乘客。高速公路是比較可控的場景,可以用跟隨的方法,第一輛卡車也許有人監督,後面就是全無人駕駛,後面的車只要跟著前面的車,用跟車的方式就可以處理好。

 

在整個交通部署方面也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,比如共用方式,比如物聯網。未來整個路權可能也會受到調整,比如有潮汐道路,無人駕駛會隨著需求得到路權,或者給更需要的120110119更高的路。

 

文章取自網路

 

arrow
arrow

    R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